專用車產業:告別粗放擴張
專用車行業因盲目投資造成結構性產能過剩。近兩年的市場下滑,讓重復投資產能過剩的問題更加突出,化解產能過剩成為產業調整結構的一個艱巨任務。
對于專用車企業而言,“美好的舊時光”似乎已經漸行漸遠。
多年來,經濟保持穩定快速的增長。專用汽車行業背靠這個大市場,劃出了一條漂亮的上升曲線。汽車產業中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兄弟”,如今作為國民經濟建設的直接參與者,地位已然舉足輕重。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包括專用車在內的整個商用車行業在登上和創造了歷史的產銷高點之后,來了一個突然的減速。
“多年積累的問題所導致的不良后果逐一顯現,我們的企業不得不站在十字路口冷靜下來重新考慮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在2013年(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俠指出,專用汽車行業發展的核心內涵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時代”
專用車產業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改裝車輛、消防改裝車輛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民經濟整體保持高速穩定增長,國民購買力得以穩健提升,流通行業隨之繁榮發展。**產業快速增長,也是專用車行業的快速增長的拉動因素。
從2001年到2010年,我國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數量由600多家發展到826家,產品品種由1300多種增**5000多種,年產量由30多萬輛猛增到200多萬輛,部分品種的專用車實現了批量出口。一些特種作業類專用車研制成功,扭轉了我國過去完全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產業快速發展和產品技術水平快速提升推動了我國專用汽車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截**2010年底,我國共制定、修訂70余項專用汽車標準,其中標準3項,行業標準60余項。
正如**俠所言,包括專用汽車廠商在內的商用車企業背靠這樣一個大的市場,是非常幸運的,這很讓外國的同行羨慕。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來襲,國際經濟疲軟,我國汽車市場也一度受到影響。但在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宏觀政策調控下,特別是在四萬億大規模投資建設的拉動下,強大的內需市場形成,專用汽車在2009年得以逆勢“大豐收”。
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推進,我國專用汽車市場仍將保持高位需求。信息**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0年之前,仍將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步加速的發展階段,建設發展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加工度高、中間產品多、增長持續時間長,且由于我國資源分布不均勻,工業生產所需的運輸強度依然很高,專用汽車產業發展有著巨大的空間。
汽車工業協會專用車分會在其《專用汽車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預測,以2009年的專用車產量為基數,2011年~2015年,我國每年專用車產量增幅將保持在9%左右;到2015年,我國專用車產品品種將達7000多種,行業產能將達到350萬輛。
“轉型勢在必行”
經歷了狂飆突進的發展之后,專用車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大幅的下跌。細分產業數據提供商前瞻資訊的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專用汽車實現產量159.36萬輛,比2010年下降了26.88%。其中,普通自卸車的產量為48.97萬輛,同比下降24.71%;產品型號以5開頭的專用汽車的產量為87.47萬輛,同比下降15.87%;半掛車的產量為22.92萬輛,同比下降53.17%。
今年召開的各大汽車發展論壇都不約而同傳遞出一種危機感和憂慮的情緒。在“專用車之都”隨州的這場論壇,這種憂慮的氣氛格外明顯。
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學桐指出,我們行業的整體創新能力急需加強,產業鏈不夠完善,缺乏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產業基礎,相關產業,如材料、電子、裝備等基礎工業也相對薄弱,缺少國際一流水準的企業和品牌。
在楊學桐看來,專用車產業在創新能力、研發能力、技術水平等方面,與汽車產業發達有很大差距。專用汽車產業整體的實力較弱,各企業結構較散,部分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的水平較低,研發能力不強,產品的技術含量低。此外,近年來新增的許多專用汽車企業大部分是運輸類的專用汽車企業,由于技術水平低,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行業間無序競爭愈演愈烈。此外,生產經營秩序還不規范,生產的車輛產品不符合標準和規定,生產不一致的問題時有發生。
產能過剩也是專用汽車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在專用汽車產銷量不斷攀升之時,國內很多地方都在著手建設專用汽車產業園。
被譽為“專用汽車之都”的湖北隨州已形成從隨州經濟開發區、曾都經濟開發區**隨縣經濟開發區的30公里專用汽車長廊,湖北十堰,是東風專用汽車的生產基地,聚集了約40家自卸車生產企業。山東梁山,匯集了大大小小230余家專用汽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級)打造4平方公里專用汽車產業園等。天津市薊縣、河南鄭州、安徽阜陽及福建等地也紛紛興建專用汽車產業基地。
汽車工業協會專用車分會秘書長**煥民擔心,這些專用汽車產業集群大多是靠推動,而不靠市場導向產生,一些地方部門對發展行業路徑的引導不夠、缺乏科學的管理思路,對產業上下游、關聯性研究也不夠。
**俠也指出,專用車行業因盲目投資造成了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近兩年多的市場下滑,讓重復投資產能過剩的問題更加突出,化解產能過剩成為產業調整結構一個艱巨的任務。
“當前我們經濟的上行壓力加大,與其他行業一樣,專用車行業的發展也遇到了暫時性的困難,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我想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結構調整任務緊迫,產業的升級勢在必行。”**俠的發言引發了在場嘉賓的共鳴。
迎接新高峰
在這次論壇上,**俠回顧了我國專用車行業十多年的發展軌跡指出,以往專用車行業的下滑歷時很短,依靠投資和經濟刺激政策的拉動,整個行業會很快走出低谷。
同時,他提醒行業內各企業,現在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此次專用車行業的下滑幅度大,時間長,而主導的大規模經濟的刺激政策漸行漸遠,寧可放慢發展速度,也要進行轉型升級的決心非常堅定。企業如果依然循著以往的思路在舊的發展路徑上前行,一定感到困難重重,迷失前行的方向。
每一次經濟滑入低谷之后,都會面臨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對于專用車產業而言,這次面臨的機遇是由外向內,即由簡單的進入全球分工、合作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轉向擴大內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發展方式。
**俠認為,專用車產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峰,但其核心內涵發生了質變。其不再是產能急劇擴大、產銷快速增長的發展高峰,而是依靠創新驅動的發展高峰。
“我們唯有依靠創新發展,才能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解決大而不強、受制于人這些困擾我們商用車發展多年的核心技術空心化的頑疾。”**俠說。
東風商用車公司的總經理黃剛認為,技術創新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此外企業需要提升產品的價值,規避簡單的價格競爭、低價的策略。優化產品的組合,完善服務方案,由此來改進企業盈利模式。
“我們可能過去只是靠賣車來掙錢,但是今后整個產業鏈上,我們還可以通過后市場,通過售后服務來獲得盈利能力。”黃剛說。
針對專用車企業規模偏小、專業化的水平較低的情況,業內人士指出,在“十二五”期間,通過政策鼓勵專用車企業迸行兼并重組已是大勢所趨,同時,行**管部門進行生產一致性管理的力度不斷加大,專用車行業規范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國內專用車產業集群、基地遍地開花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